德军南部战线告急,大德意志师携虎式坦克南下布良斯克“救火”
接着之前的故事讲。这次是我们聊二战德国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战斗故事的第35集了。前两集啊,咱们讲了大德意志师在苏德战场上第二个关键转折点——库尔斯克大战中的经历。那次大战后,德军输了,德国之后就再也没办法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了。库尔斯克大战的风波还没完全过去呢,南边战线布良斯克那边的德军又出事儿了,大德意志师赶紧带着一身疲惫和装备物资,急急忙忙往南赶…… 这次的东西挺长的,大约有1万7千字,要是您能耐心看完,那真是太感谢了。咱们直接进入主题,虽然内容不少,但我会尽量说得简单明了。希望您能喜欢。 GD侦察营在艰难地穿过那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后,成了GD师里头第一拨摸到布良斯克火车站的队伍。到了那儿,沃特杰恩上尉才晓得他们接下来要去的是阿赫特尔卡,而不是之前说的哈根防线。这事儿啊,之前也就师长霍尔雷恩少将、参谋长冯·纳特兹梅尔中校那些大官儿心里有数。那时候的乌克兰前线,那叫一个乱啊,战火连天。前线传回来的消息说,红军已经把托马洛夫卡到博里索夫卡那段德军防线给撕开了,整个南方集团军群眼看就要散架了。侦察营在8月5号一大早就上了从布良斯克发出的南下列车,晚上就到了特罗斯佳涅茨北边的博罗姆利亚。 同一时间里,GD师还有另一队人马在苏梅周边下了火车,他们没停歇,直接往列别金方向进发,目标是阿赫特尔卡前线。这拨人是GD装甲团3营的精锐,就是那支配有虎式坦克的队伍,以前3营只派了一个连跟GD师一起打仗。1943年7月底,他们在帕德尔伯恩边上的纽豪斯火车站集合上车,搭的是直达东线的快车。因为虎式坦克太重,还得考虑安全问题,所以每趟车只能拉4辆虎式坦克、2辆装甲车,再加上些补给车。 要把庞大的虎式坦克弄上火车,得先卸掉它的行走履带,就是那些承重的部分,然后再把两条各重3吨的传动履带也给挪开。之后,再把行走履带装回去,这样坦克才能顺利“走”上火车。不过,上了火车怎么稳住坦克也是个大难题,而且等坦克到了地方,要从火车上卸下来也挺费劲,得把装车时的步骤反过来做一遍。就在第9连,他们之前叫第13连,跟着GD师的主力在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打仗那会儿,第3营剩下的部队已经在森内拉戈尔那边集结完毕了。他们整个营包括一个营部,两个虎式坦克连,第10连和第11连,还有一些直接归营管的单位。第10连的连长是冯·维勒博伊斯上尉,排长是阿诺德中尉和科洛斯少尉。第11连呢,连长是拜耶中尉,排长有勒斯因中尉、康拉德少尉,还有冯·瓦尔多夫少尉。 营长古米尔勒少校聊起他们部队时挺自豪,他说GD师在整个国防军里可是独一份,因为他们有虎式坦克营。就他们营部,就有3辆厉害的虎式坦克,每辆都带着1门88毫米的大炮和2挺机枪。不止这些,每个连的连部也都有3辆装甲车,还有一个中波无线电通信排。营部下面还直接管着个侦察排,这个排有3辆中型装甲车、4辆轻型装甲运兵车、4辆三轮摩托和2辆双轮摩托,挺能打的。还有个突击排,有2辆装甲运兵车和4辆卡车,也是营部的得力助手。防空排也不含糊,配了3门20毫米4联装的防空炮。再说说虎式坦克连吧,每个连都有14辆虎式坦克,那战斗力,杠杠的。 咱们先来聊聊那时候还挺神秘的一种大家伙——虎式坦克。就像之前说的,虎式坦克那可是德军攻打难关的好帮手。它的主要火力来源是88毫米坦克炮,外加两挺重机枪。这个88毫米坦克炮啊,其实是从德军有名的88毫米高射炮改进过来的。战场上已经证明,那高射炮到了地面上,特别是打敌方坦克时,威力可大了。不过呢,虎式坦克上的88炮跟高射炮比起来,最大的不同就是开炮更简单了。炮手只需要轻轻一扣扳机,电路就自动合上,炮弹嗖的一下就出去了。 虎式坦克上装的是MG34机枪,虽然更先进、已经在军队里用过的MG42机枪很棒,但设计师们却没用它。为啥呢?因为MG42射得太快了,得准备好多子弹才行。可虎式坦克里头空间有限,装不了那么多子弹。权衡再三,设计师们还是选了同样靠谱的MG34。虎式坦克这个大家伙,有7米多长,3米高,2.5米宽。它的履带挺宽,有0.7米,整车重56吨。坦克上装了个12缸的引擎,马力足足有700匹,油箱能装547升油。不过油箱不算大,所以在路况不好的时候,虎式坦克装满油也只能跑40公里左右。 按照德军工程师的猜想,45辆虎式坦克打一天仗,大概要烧掉24500升的油。而且,随着各种卡车、摩托、装甲运兵车越来越多,需要补给的油料也越来越多。一天下来,虎式坦克营的补给车得拉上30000升的油才行。开虎式坦克这种大块头,对装甲兵来说那可真是爽歪歪。它的换挡方式跟普通车没啥两样,有8个前进挡和5个倒挡。不过,跟别的坦克不一样的是,虎式坦克不用拉杆换挡,而是用了像飞机上那样的方向轮来换挡。这样的方向轮,驾驶员操作起来更顺手,也更省力。 第三营的虎式坦克部队全都到位后,GD师的战斗力又上了一个台阶。他们装甲团现在有了整整三个装满坦克的装甲营,这样一来,GD师在德军里那可是顶呱呱的师级部队,就连那时候大名鼎鼎的ss1、ss2、ss3师,还有后来的装甲教导师都比不上它,因为这些部队里,虎式坦克连也就那么一个。经过两年的认真整备,GD师已经从步兵部队摇身一变,成了实打实的装甲部队,虽然名义上还是叫装甲掷弹兵师。 8月5号那天,GD师的头一批队伍,就是他们的侦察营和装甲团的第三个营,刚一到阿赫特尔卡的北边,就被红军的飞机给狠狠地炸了。你瞧阿赫特尔卡那边,乱得跟啥似的:一群一群的德军步兵正忙着往后撤,连那些刚到手还没捂热的Pa k-43反坦克炮,也都灰头土脸地在往南跑的路上狂奔呢。更别提了,德军的人和马跟潮水一样从博里索夫卡到托马洛夫卡那条线撤走,哈尔科夫南边的防线眼看就要守不住了。这才离GD师离开库尔斯克南边前线三个礼拜啊,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呢? 打从7月14号起,南方那块的德军精锐,就是SS第2装甲军下面的LAH和帝国师,都被调去西线和地中海那边打仗了。还有原来在第48装甲军的两个装甲师,第3装甲师和GD师,也被派去帮中央集团军群了。这时候,红军那边动作可快了,预备队一下子就集结好了,比曼斯坦因想的还要快,从东南和东北两边一起攻打哈尔科夫的德军。到了8月3号,红军的两个方面军对着哈尔科夫到别尔哥罗德这块地方,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德军在别尔哥罗德两边的防线,被红军硬生生撕开了两个大口子,每个都有70公里那么长。红军的突击部队就顺着这两个口子,一路往阿赫特尔卡、苏梅、波尔塔瓦那条线冲过去了。从其他部队传来的消息说,红军的坦克都已经跑到博里索夫卡、伏尔斯卡拉峡谷那边了。还有更糟的,说第3装甲军下面的第19装甲师、第255步兵师和第332步兵师,都被红军给围住了。而那些精锐的SS装甲部队,也被拖在了西南方向,动弹不得。 为了扭转局势,GD师被紧急调派回南方集团军群,不过他们得赶紧适应新环境。8月6日一早,侦察营就收到了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部的头一个指令:让他们往北、往东还有东南方向探路,要是能行的话,还得在伏尔斯卡拉河那边(就是北边)和皮亚丁卡河(东边)找几个落脚点;至于南边,侦察营的任务就是赶紧跟党卫军部队接上头。 大概中午十一点左右,胡克尔上尉带着GD的突击工兵营赶到了阿赫特尔卡北边的火车站。他们一到站,就忙着把装备都卸下来,然后立马就往东部前线赶。他们要去的地方是新亚比纳村,就在伏尔斯卡拉河和皮亚丁卡河交汇的地方。第二天,GD师的主力部队也开始陆续到达南部前线。他们在博罗姆利亚、索姆罗蒂诺和特罗斯佳涅茨这三个火车站,把人和装备都卸了下来。先是装着掷弹兵团1营和4营的火车到了索姆罗蒂诺,然后又是炮兵团的1营也跟着到了…… 咱们瞧瞧侦察营那边的情况,第2连重组后,立刻派了侦察小队去阿赫特尔卡的东边和东南边探查,而他们的主力部队呢,直接沿着公路往博古杜乔夫那边开拔。听说啊,基博哈德少尉带着的侦察队传来消息,说至少在7号早上,博古杜乔夫还没被红军给占了。就在这个时候,第3侦察连和第4侦察连也没闲着,他们分别朝着乔杜纳耶夫卡和扎菲罗泽特兹的方向挺进呢。 卡拉舒中士带着的侦察小队刚到皮亚丁卡河的东边,就是斯维奇·马里诺那个地方,脚还没踩稳呢,就看到5辆T-34坦克轰隆隆地开过来了。他们试着挡了一下,但很快就撤回了河西边。没多久,红军又冷不丁地出现在库佩耶瓦察火车站,那里本来是侦察营3连看着的,可红军势力太大,3连实在顶不住,只好撤了。GD的突击工兵营到了新亚比纳村,就在皮亚丁卡河东边,他们自个儿就跑到博尔·皮萨勒夫卡那条路两边的战壕里去了。新亚比纳村往东北走10公里就是这小村子,现在也被红军占了。这条路直接通到阿赫特尔卡,红军很可能下一步就要攻这里,所以GD那两支队伍的压力可不小。 7号那天,掷弹兵团1营的兄弟们刚一到战场,脚还没站稳呢,就接到命令说得赶紧往北走,去守着伏尔斯卡拉河和皮亚丁卡河上的桥。还有啊,南边的亚博罗特斯诺耶(就是那个Yablotsnoye地方)也得他们来保护。慢慢地,其他部队也都来了,GD师的各单位就开始在阿赫特尔卡四周摆开架势,建起了一道弯弯的防线。 到了8月8号那天,德军终于在阿赫特尔卡那块地方和红军打上了大仗,不过主要还是集中在几个关键位置打得厉害。天刚蒙蒙亮,红军步兵就掩护着2辆T-34坦克往库佩耶瓦察那边3连侦察营的阵地冲,这一打就从早上打到中午,红军丢下了几辆被打烂的装甲车后就撤了。另一边,在博古杜乔夫,侦察兵发现村子西边1000多米的地方,红军步兵攒了一大堆,眼看就要开打了。 这时候,有了大堆炮兵帮忙的GD榴弹兵们动作飞快,占住了往东和北的方向。温德克中尉带着他的榴弹兵4连冲到了克利蒙托夫,他们的任务是守住那儿的桥。另一边,齐扎亚克中尉的榴弹兵3连也拿下了亚博罗特斯诺耶的南边。榴弹兵团里最后到乌克兰前线的3营,接手了扬考夫卡的防守。到了下午一点三十五左右,洛伦兹中校说,他已经把榴弹兵团指挥部挪到了斯维奇·沃洛夫斯考格往南一千二百米,路边一条去阿赫特尔卡的路上。 师里的参谋长,中校冯·纳特兹梅尔,也给前线那些已经到位的各个小队长都通了电话,告诉他们德国的第3装甲军已经不在博尔·皮萨勒夫卡那边了,他们现在正往东南方向跑,想去亚博罗特斯诺耶河渡口和新亚比纳村那边撤。这一大队人马,差不多有1000辆车,他们的头等大事就是赶紧跑到皮亚丁卡河的西岸去。而他们屁股后面,红军正穷追不舍,来势汹汹。 大概下午两点钟的时候,新亚比纳村的东边突然冒出了一队红军,有7辆T-34坦克还有好多步兵。这可把刚赶到战场的霍尔雷恩少将给惊到了,因为他知道第3装甲军还在往回撤呢。他赶紧跟胡克尔上尉说,不管咋样,一定得守住村子。胡克尔上尉也挺给力,他自己就带着手下冲上前,干掉了3辆T-34坦克,还挡下了红军的好几波攻击。等到天黑的时候,新亚比纳村还是稳稳地在德国人手里。到了傍晚,掷弹兵团的1营又到基里考夫卡南边摆开了阵势,几乎所有的头头都觉得,明天这儿肯定会是两边争夺的重点。 今晚,GD师的指挥官们不断收到坏消息——红军的坦克大军已经打到了博罗姆利亚和特罗斯佳涅茨火车站,所以GD师的装甲团和掷弹兵团的第二营立马被赶去特罗斯佳涅茨帮忙。再说阿赫特尔卡那边,整个城市都被失败的阴影笼罩着,第三装甲军的先头小队已经陆陆续续到了,之前被围的那三个师,拼了命才跑出来,但代价是至少1000人的伤亡。 8月9号那天,天还没亮,胡克尔上尉带着他的突击小队,大概两个连的人马,已经悄悄摸到了红军前一晚占下的旧亚比纳村子。他们先用手头的短家伙让红军的堡垒安静了下来,接着又用地雷和燃烧瓶去招呼对方的坦克。等太阳刚露出头,胡克尔上尉的队伍已经把整个村子都拿下来了。他们突击工兵营的勇敢行动,给GD师的士气打了一针强心剂。刚当上突击工兵营营长的胡克尔上尉,在这场战斗里真是露了一手,没多久他就因为早上的表现得了骑士十字勋章。 在阿赫特尔卡西边的林子里,霍尔雷恩少将心急如焚地盼着前线的消息,他可不会因为一次小小的反击胜利就乐开花,还有好多事儿让他头疼呢。虽说GD师下面的另一个狠角色——燧发枪兵团,已经到了火车站,正往战场赶,可前线传回来的消息还是糟糕透顶。红军大军正往皮亚丁卡河那边压过来,伏尔斯卡拉峡谷北边,还有阿赫特尔卡到特罗斯佳涅茨再到博罗姆利亚那条铁路线边上,到处都是红军的侦察兵,跟渗透进来似的。守在库佩耶瓦察那里的侦察营,压力也是大得吓人,直线上升啊。 在GD掷弹兵负责防守的那块地方,红军是一个劲儿地往上冲,想在皮亚丁卡河还有伏尔斯卡拉河的西岸站稳脚跟。可GD掷弹兵人数不够,根本没法摆开一条完整的防线,他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多拖一会儿,别让红军过河。往北看,GD掷弹兵身边一个帮忙的友军都没有;往南呢,和侦察营之间的联系也是松松垮垮的。虽说还有第3装甲军的3个师刚从河东岸撤回来,能给他们搭把手,但这3个师刚从红军的包围圈里逃出来,战斗力到底行不行,真是挺让人担心的。要说GD师现在是个啥情况,那就是他们又得当救火队员了!想挡住红军,那简直是难上加难,他们的任务还是得拖住红军的脚步,给后方的友军多争取点时间,好建起一条牢靠的防线。 8月9号那天,战斗的情况可不止这些。大概早上4点半的时候,掷弹兵团1营那边说,有差不多50个红军战士从扬考夫卡那边过了伏尔斯卡拉河。没过多久,也就一个小时左右吧,通往阿赫特尔卡的那条路就被红军给堵了,红军的人数也涨到了一个营,还带了好多重型武器。同时呢,基里考夫卡南边也出现了红军的车队。最先有动作的是掷弹兵团3营,他们7点20分左右又把阿赫特尔卡到伏尔斯卡拉河的路给抢回来了,但这只是个开头。8点以后,好几路红军从四面八方往基里考夫卡、亚博罗特斯诺耶冲,3营因为打不过,只能撤出这两个村子,前线的局势眼看着就要绷不住了。 为了弥补空缺,洛伦兹中校很快就调了两个连从2营的侧翼战线过来帮忙(因为考诺帕中尉受伤了,所以阿德勒尔上尉接手了2营),同时,1营的一些部队也往那边移动。那天下午,掷弹兵团试着冲了好几次,想抢回失去的地盘,但都没成功。眼瞅着红军已经在亚博罗特斯诺耶那边站稳了,还往南边和西南边扩散,冯·纳特兹梅尔中校只好让掷弹兵团在更远的西边重新建一条防线,还得尽量把战线缩短。到了第二天凌晨差不多3点的时候,掷弹兵团基本上都退到了他们的新防线上,那就是从扬考夫卡(有的地方),经过241.1高地,一直到维瑟罗耶到扎菲罗泽特兹那段地方。 考虑到安全因素,洛伦兹中校决定把团部搬到巴杜尼那地方,他还重新安排了手下各营的防守位置。三营的掷弹兵团得守住扬考夫卡南边和123.1高地;二营呢,他们得撤到维瑟罗耶西边的小山丘上,建起防线。至于一营,他们还是得守着特别重要的基里考夫卡南边。那天早上,就二营有点进展,他们在尼什西边跟侦察营的兄弟部队接上了头。那时候,二营的三连正死命守着维什恩耶到维瑟罗耶那一带,原来在扎菲罗泽特兹的四连正慌慌张张往西跑,五连管着斯维奇·伊利舍夫卡那边,二连就在178.8高地和斯维奇·奥瑟特恩亚卡守着。 幸运的是,阿赫特尔卡外面的GD师这时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161.2高地旁边,靠近扎菲罗泽特兹北边的路上,悄悄藏着6辆新来的豹式坦克,这些都是第19装甲师的家伙。而且,GD师的更多部队也在陆续赶到前线。但就算是这样,霍尔雷恩少将手头还是紧巴巴的,没法加强他的战略防线。 更不好的是,红军开始进攻后,他们没有傻乎乎地硬冲,暴露自己的目标,而是先摸清楚德军阵地的底细,找到薄弱的地方冲进去,这样一来,摧毁对方的防线就变得轻轻松松了。这也让GD师的领导们急得团团转,他们得赶紧想办法,把士兵调到被突破的地方,然后建起坚固的防线。但是呢,德军的人手和火力都不够用,士兵们只能不停地跑来跑去,守这个丢那个。8月10日那天,战况就是这样,失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一大早,红军的一大堆机械化队伍就来到了GD师防守的地盘前头,眼瞅着就要开打了。这时候,霍尔雷恩少将心里头最不放心的就是防线最右边的那块地方,那边就靠GD侦察营和几个兄弟部队撑着,连条完整的防线都没有。眼瞅着快到晌午了,红军的两个团朝着库佩耶瓦察猛攻过去,他们沿着186和192那两个高地,一步步往德军的地盘上逼。守在那儿的德军根本挡不住红军的势头,T-34坦克嗖嗖地就开过了普罗考彭克,直接冲进了扎菲罗泽特兹。到了那儿,红军把GD侦察营的4连给打散了,他们正拼死拼活地拖延时间呢,结果红军不光赢了,还把附近的192高地也给占了。霍尔雷恩少将一看这架势,赶紧把炮兵团的火力全开,想炸掉整个扎菲罗泽特兹,可这一通猛轰也没能让红军慢下来半步。 这时候,不少侦察消息都说红军急着往阿赫特尔卡那边赶,这让G D师的任务变得特别难搞。扎菲罗泽特兹那边一换人,霍尔雷恩少将就到了侦察营,他扯着嗓子跟营里所有人宣布,燧发枪兵团,至少是第一营,最晚下午晚些时候就能到。波瑟尔少校带着的装甲团第一营会从卡普鲁诺夫卡那边走,然后一路往192.3高地、178.4高地那边推,大概下午四点能到161.2高地。但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波瑟尔少校的装甲营还没到178.4高地呢,那边就被红军的炮火给轰上了,还有更多的红军从侧面往阿赫特尔卡那边包抄过去。 不久,差不多一个营的红军,在十台T-34坦克的保驾护航下,大大咧咧地顺着那条从东到西的大路往阿赫特尔卡冲,一路上碰到的德军小队只能放弃阵地,往维瑟利·格雷那边撤退。幸好,贝尔格曼恩上尉带着他的燧发枪兵团1营及时出现,硬是把维瑟利·格雷那边还有它东北方向的阵地给守住了。燧发枪兵团1营守住阵地后,GD师的其他队伍也慢慢悠悠地到了阿赫特尔卡,这里面就有弗兰茨少校指挥的GD突击炮营、炮兵团的其他队伍,还有GD燧发枪兵团。等到那天晚上,这些队伍里的大部分就开始往东南方向挪窝了。 虽然自家的防线已经连连后退,往西边撤了不少,但霍尔雷恩少将还是觉得得再把防线缩一缩,特别是左翼的GD掷弹兵团,那防御面拉得太长了。可红军根本不给人喘息的机会,他们已经把机械化部队开到了阿赫特尔卡南边的考特勒瓦,局势紧张得不行。到了11号一大早,前线的侦察兵就一个接一个来报,说看到红军部队沿着博古杜乔夫到阿赫特尔卡的公路,嗖嗖地往西边冲。阿赫特尔卡城里头,那晚也是枪声不断,看来红军的侦察队,说不定还有游击队,老早就摸进城了,不是躲在城东南的公园里,就是藏在西南的树林里。阿赫特尔卡火车站更是红军的重点目标,GD师几乎所有的补给都堆在那儿呢。 一听到火车站被袭击的事儿,霍尔雷恩少将立马急了眼,他火急火燎地下令驻守在阿赫特尔卡的部队,说啥也得把游击队给一锅端了,不惜任何代价。他还赶紧从掷弹兵团里抽了些队伍,火速赶去支援阿赫特尔卡。到后来,连炮兵团的105毫米大炮都给拉到了城里的街道上。这下子,城里的德军士兵个个都跟要打大仗似的,紧绷着神经,眼睛瞪得圆圆的,生怕漏掉任何一个风吹草动。 在阿赫特尔卡城东头那边,GD突击炮营的新兵蛋子们刚到乌克兰前线,正眼巴巴瞅着红军坦克会不会冒出来。在接手城东那块地儿前,他们营的突击炮已经小试牛刀了,但营长弗兰茨少校这人心气儿高,几个小胜仗根本打不发他。他的目标是干翻中央集团军群里的那个667突击炮营,人家可是突击炮营里的标杆。少校自个儿聊起了他们刚到阿赫特尔卡那会儿的事儿: 火车终于到站了,我们在阿赫特尔卡北边的一个火车站跳了下来。一开始,我只碰到了第1突击炮连,还有负责后勤和训练的那些人,另外两个突击炮连坐的火车看起来还得等会儿才能到。就在这时,副官递给我霍尔雷恩少将的命令,让我带着现有的所有兵力,往一个叫博尔舒·奥瑟罗的小村庄进发。那村子就在阿赫特尔卡城东边,离市中心大概三四公里远……到了博尔舒·奥瑟罗村,周围安静得很,一路上也没碰上俄国人。不过,我还是小心为上,给咱们的突击炮找了个隐蔽的好地方藏起来。 晚上,我挑了些机灵的士兵,让他们围着村子站岗,还有第1突击炮连的部分小组也一直保持着警觉。大概凌晨三点钟的时候,村子北边的哨兵传来话说,他们听到坦克轰隆隆的声音,根据以往的经验,估摸着是俄国的T-34坦克。我一听,赶紧骑上摩托奔到村北,一看确实有俄国坦克,我马上下令加强村北的防线,还调了两辆突击炮过去。同时,把装甲兵们都从床上拽起来,让他们把突击炮的发动机热起来,炮弹也装上,感觉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天慢慢亮了,侦察兵回报说有二十多辆T-34坦克还有好多步兵,正穿过村子北边,目标看起来是阿赫特尔卡城。这时候,红军部队正在村子旁边的一块麦田里休息,好多俄国坦克兵都下了坦克,围坐在麦田里吃早饭呢。 说实话,我对那些T-34坦克并不怎么害怕,但俄国的步兵数量实在太多了,这真让我头疼。进攻的时候,我肯定得把他们也算进去,毕竟我的突击炮可不是用来打步兵的。不过,咱们还是得采取行动,不能让这些俄国人继续往阿赫特尔卡那边推进。我告诉副官鲍尔少尉,让他带着几辆突击炮从侧面绕过去,剩下的突击炮就跟着我一起去跟那些俄国坦克“打个招呼”。 我们悄悄绕到俄国坦克旁边,大概走了200到300米后,开了第一枪。因为我们藏得好,一下子就让5辆T-34坦克烧了起来。但俄国人很快就不慌了,他们换了位置,还从别的地方开来几辆T-34。我身边那辆突击炮被俄国人打中侧面,烟冒得老高。没过多久,鲍尔少尉他们就从红军阵地的另一边冒了出来,海克少校的反坦克炮也跟着来了。俄国人一看情况不妙,就自己撤了,往东边跑了。这事儿很快就报到师部了,霍尔雷恩少将直夸我们,说我们的行动救了阿赫特尔卡一命…… 红军主力才不会因为那点小挫折就停下往西走的步伐。在阿赫特尔卡城外面,GD师的防线是南北拉开的长条,本来他们右边挺弱的,但因为燧发枪兵团还有其他一些队伍陆续赶到,现在变得牢固多了。相反的是,掷弹兵团守的左边有点顶不住了。跟那些已经往西走了很远的红军比起来,他们站的位置太靠前了,跟阿赫特尔卡城这边完全没联系上。所以啊,他们得赶紧撤退,跟其他队伍汇合到一起。 肯定的是,师部让撤退的消息老早就递到了洛伦兹中校那儿,可掷弹兵团想溜走的打算早被敌人给看穿了,没多久,大战就一触即发。到了8月12号早上4点半,新维瑟罗耶西边,掷弹兵团2营的地盘上,有人报告说红军正猛攻过来。因为跟右翼队伍联系不上,2营只能围着146.6高地摆了个半圆阵型。洛伦兹中校这边,伤亡报告是一个接一个地来,先是第7连连长阿赫尔费尔特少尉牺牲了,然后是同一个连的罗斯中士,他还得过骑士十字勋章呢…… 到了下午快结束的时候,红军对146.6高地那里的压力才慢慢变小。咱们再看看东北边那块地方,也是掷弹兵团在守(就是2营的左边),红军已经过了巴基洛夫卡,直接顺着公路、铁路往南冲,把掷弹兵团的3营逼得放弃了加布斯,这样一来,死守在146.6高地上的2营就跟北边的1营、3营断了联系,德军这边的情况就很不妙了。再说说掷弹兵团2营南边那块高地(也算是它的右边),GD燧发枪兵团的1营在那里守着,GD侦察营也帮忙,燧发枪兵团的主力呢,跟GD突击炮营一起,守着阿赫特尔卡的东边大门。阿赫特尔卡东南那边的情况不太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红军的主攻不是往那边去的。 大概晚上七点钟的时候,一营和三营的掷弹兵兄弟们因为压力太大,先后撤离了原来的地方,他们开始往阿赫特尔卡那边撤。看来,一场硬碰硬的城市战斗是躲不掉了。 其实,早在8月12号一早,霍尔雷恩少将就已经打定主意,要让全军撤退到阿赫特尔卡城。这显然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敌人的攻势太猛了,但没想到这一招还挺管用。从12号晚上开始,有了GD炮兵团的大力支持,GD师的防线就开始一点一点往阿赫特尔卡移,坦克和突击炮也早就撤回来了,都围着城市布防。那一晚,红军还在不停地进攻,虽然没白天那么猛,但也够德军喝一壶的。驻在亚瑟诺夫耶的那个第1医疗连,13号早上5点就说,他们这两天收了400多个伤员,战斗有多激烈,这一下就看出来了。 对于GD师来说,8月13到14号这两天,最头疼的就是从南边往北边移动的红军队伍了(东边那边好歹还有个不太稳当的防线,加上两个团以上的兵力顶着)。根据最新的消息,霍尔雷恩觉得考特拉肯定是被红军给占了,红军的先锋说不定都摸到阿赫特尔卡的后边去了,GD师在沃尔斯卡拉河西边很可能会被包围。虽说在阿赫特尔卡城边上,有强大的炮兵帮忙,GD师还能勉强守住现在的地儿,但霍尔雷恩和师里的参谋们都觉得,不能让兄弟们去冒被全歼的风险,所以都开始琢磨着要不要放弃阿赫特尔卡了。 GD炮兵团一营和掷弹兵团一营最先接到撤退指令,它们在8月14号到15号晚上悄悄离开了现在的战线,跑到阿赫特尔卡城西边集合。紧接着,古米尔勒少校带着他的GD装甲团三营,就是那个虎式坦克营,还有GD侦察营的主力也出发了。霍尔雷恩打算趁着夜色,在亚瑟诺夫耶两边都准备好,GD师全部的装甲力量都会在参谋长冯·纳特兹梅尔中校的带领下,在天亮之前离开阿赫特尔卡,朝南边冲过去,抢回格伦村、库瑟敏村和贝尔斯克村,好让师里的主力部队能快点撤到沃尔斯卡拉河的东岸,摆脱红军的追赶。 在冯·纳特兹梅尔部队动手往南冲之前,GD侦察小队被安排到了201.6高地守着。同时,第616防空营的兄弟们抢回了红军侦察兵刚占的杜斯余比地方,他们得帮冯·纳特兹梅尔部队的侧面和后面挡着点儿敌人。到了8月15号早上6点,GD装甲团那边,Ⅳ号坦克率先朝南开了第一枪。波瑟尔少校的1营冲在最前头,后面跟着3营的虎式坦克,还有燧发枪兵团1营的一些半履带装甲车,他们的头一个目标,就是格伦村。 就在这时候,那个才建起来没多久的GD侦察营2连,还有勒克斯中尉带着的一个装甲连,一块儿努力,把去布迪的路给打通了。这一路上啊,他们没少碰到地雷和反坦克炮阵地这些麻烦,不过还好,战斗的主力部队还是在大概下午一点钟的时候,成功到达了格伦村。到了那儿一看,红军那边摆了不少厉害的家伙,像是122毫米的自行火炮啥的,这下子可把波瑟尔少校给难住了,战斗一开始,他就赶紧找古米尔勒少校帮忙。还好,虎式坦克一来,这场战斗基本上就没啥悬念了。德国人就用了短短10分钟,就把这个村子给拿下来了。 大概到了下午三点钟左右,侦察营那边传来消息,说他们跟布迪那边的友军已经搭上线了。吉博哈德少尉带着的一队侦察兵,正往库瑟敏村那边摸过去呢。另一边,冯·纳特兹梅尔那帮人这时候的目标是贝尔斯克。晚上七点钟,十二辆虎式坦克、十三辆豹式坦克,还有两辆带着75毫米大炮的Ⅳ型坦克,一块儿向贝尔斯克村发起了冲锋。而GD侦察营那些加强过的兵力,就紧紧跟着这些装甲部队的后面。在贝尔斯克北边的那个峡谷里头,两边的步兵还来了场面对面的较量。 在和藏在贝尔斯克村里的红军打仗时,GD装甲团3营10连的一辆虎式坦克,就是那连队的头儿坐的那辆,被红军的反坦克炮给打报废了。开车的和打炮的兄弟俩当场就没了,连长冯·维勒博伊斯上尉还有装炮弹的那位,也都受了重伤。这事儿是GD装甲团3营到东边战场后,头一回有人牺牲。在这以前啊,因为老是听人夸虎式坦克多牛多厉害,GD师的兄弟们都觉得这坦克就跟无敌了一样,坚不可摧。这回一看,才明白虎式坦克也不是没有破绽的,只要红军的反坦克炮手够大胆,运气也够好,那不管什么坦克,都不可能一点弱点都没有。 GD师的坦克部队在村里一路开进,火光冲天的坦克和房屋都被他们甩在了身后,终于在那天半夜之前把贝尔斯克村给拿下来了。可就算这样,他们也没办法把沃尔斯卡拉河上那座桥从红军手里抢过来,桥还在红军的控制下。这也就是说,红军用不了多久就能再绕回来,回到贝尔斯克附近。GD师的侦察营也没闲着,他们刚从奥珀斯尼亚那儿撤出来,就摸黑朝着布迪斯特切那边摸过去了,那儿离波尔塔瓦可就只有25公里地了!可谁想到,到了16号一早上,冯·纳特兹梅尔那帮人就接到师部的命令了,说是先别急着往南走了,有的部队还得往阿赫特尔卡城西边撤呢。到了晚上6点左右,侦察营啊、突击工兵营啊这些单位,也都接到了撤退的命令,说是当天晚上就得走人,往阿赫特尔卡撤。 霍尔雷恩少将是不是真打算不往南走了,好甩掉红军的追赶?其实不是的。GD师的指挥部琢磨出了一个更猛的打法。不光是他们自己的部队,还有旁边的几个装甲师也要一起上。他们打算从阿赫特尔卡那边开始,一起往南冲,目标是冲破考特勒瓦两边的红军防线,然后跟博古杜乔夫西南的党卫军队伍接上头。 在考特勒瓦那块地方,红军也察觉到了敌人可能要打过来,所以他们赶紧召集了好些机械化部队,还给守着侧边的党卫军部队加派了不少步兵帮忙。另一边,德军那边已经准备好要开打了,GD师走的是中间的路;第10装甲掷弹兵师跟在他们后面,还得管着右边的进攻;第7装甲师呢,负责的是左边。虽然他们的计划看起来挺周全的,但接下来会发生啥谁都不知道——他们对红军那边的情况实在是一知半解。德军那些指挥官们很快就会发现,他们大大低估了红军在阿赫特尔卡西南那边集结的兵力,这事儿可比他们想的要棘手多了。 同时呢,霍尔雷恩少将也让掷弹兵团赶紧撤离了原来的防线,他们在24小时之内就转移到了阿赫特尔卡的南边,准备随时给进攻的部队当后盾。到了8月18日早上8点,燧发枪兵团和GD突击炮营打头阵,往140.2高地和卡普鲁诺夫卡那边进攻,后面跟着整个GD装甲团和GD掷弹兵团1营。师部给燧发枪兵团下的任务是拿下莫舍尼,其他部队则得赶到帕克莫夫卡到卡普鲁诺夫卡那条线上。靠着炮兵团和斯图卡的帮忙,GD师一下子就冲破了红军的外围防线。但没多久,燧发枪兵团的先头部队就在莫舍尼村那边碰壁了。更糟糕的是,GD装甲团3营来帮忙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了博尔舒·奥瑟罗南边的地雷,结果3营里15辆虎式坦克的履带都被炸断了,没法再参加后面的战斗了。 弗兰茨少校,他是GD突击炮营的头儿,用他的亲身经历给我们讲了讲那次冲锋是咋回事儿: 18号那天,我们的任务挺重,既要帮GD燧发枪兵团,还得把博尔舒·奥瑟罗村给攻下来。简单商量了下计划,咱们就开动了,这时候GD炮兵团也在后面给咱们打掩护,炮火连天。往村子里冲的时候,多亏之前得到的消息准,咱们巧妙地躲开了村北头埋的地雷(就两辆突击炮不小心踩上了,不过问题也不大,就蹭了点皮)。等突击炮一到战场,那场面立马就变了。之前那些在村口嚣张的反坦克炮和机枪,一下子就哑巴了。咱们步兵一看时机到了,立马冲上去,直接冲进了村里头。 枪声响得又急又乱,没多久,副官就跑过来告诉我,说前面的队伍已经把整个村子都控制住了。我瞅了一眼表,才发现这才过了45分钟,心里头对那些勇敢的兄弟们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紧接着,无线电那头就传来消息,说主攻的GD装甲团和GD步枪团被困在村子南边的雷区里了。我一听,二话不说,立马就派了一支突击炮小队去帮忙,希望能把他们给救出来。同时呢,我也带着营里的主力,还有配合我们作战的步枪团一部分,继续往东南方向打。当地的红军部队估摸着压根儿没想到我们能这么快就冲破北边的雷区,把博尔舒·奥瑟罗村给拿下来了。 打完一小会儿后,我们顺利占领了敌军的一个炮火位置,那地方就在博尔舒·奥瑟罗村子往南大概4公里的地方。俄罗斯那边的炮兵开始到处乱跑,场面乱成一锅粥,不过,他们大多数人最后都被我们给抓住了。我们的车队找个高处停了下来,然后派人在周围都放上了哨兵,等着其他队伍的支援。没多久,咱们的坦克大军就到了,接着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冲锋。 师部很快就察觉到了先头部队在博尔舒·奥瑟罗村子南边的困难情况,然后霍尔雷恩少将马上下令,让GD装甲团1营和GD掷弹兵团1营想尽办法绕过地雷区,继续朝东南方向前进。至于GD掷弹兵团剩下的部队,就是阿德尔勒上尉带的2营和森格尔上尉带的3营,他们得沿着公路继续前进。好在路上,GD突击工兵营4连帮了他们大忙,把前面的地雷都给清理了。到了中午12点50分,掷弹兵团的2营说他们已经占领了140.2高地,现在正在努力往146.9高地冲呢;3营呢,也成功守住了博尔舒·奥瑟罗村子南边到莫舍尼的那条公路。可一直待在莫舍尼外面的燧发枪兵团部队,却没敢随便动,因为红军早就在村子边上摆了大约15辆T-34坦克,还有挺多反坦克炮助阵,另外,还有一大堆步兵忙着挖战壕呢。 红军的炮手们在使劲儿开炮,他们主要攻打的是去莫舍尼的路和140.2高地。大概进攻开始后三个钟头,也就是快到中午11点那会儿,波瑟尔少校的装甲一团一营说他们已经冲过了地雷区,站上了144.7高地,现在还朝着卡普鲁诺夫卡北边的181.4高地冲呢。这一上午啊,除了那些拿燧发枪的兵团和一部分装甲部队被红军提前埋的地雷和小村子莫舍尼给挡住了,GD师的其他部队都还算走得挺顺。可霍尔雷恩少将心里还是不痛快,他觉得最要紧的就是得把莫舍尼村这个绊脚石给除掉。 18号那天下午,大概两点半左右,师部那边发来了个新命令,说是要改变进攻计划。GD掷弹兵团得掉头往西边冲,他们二营会从140.2高地那边赶过来帮忙,三营呢,就负责在边上保护,得赶紧对莫舍尼动手。那时候,红军在莫舍尼那边是摆明了要拼死守住,简直就成了GD燧发枪兵团路上的大钉子。而且,莫舍尼那边的战斗还拖慢了右边第10装甲掷弹兵师的进度。所以,GD师现在最要紧的事儿,就是把莫舍尼给攻下来。 就在那会儿,GD的侦察小队也紧赶慢赶地跟在扔炸弹的部队后面,过了140.2高地,一路朝着米查伊洛夫卡村冲过去。大概晚上七点钟左右,侦察小队自个儿就动手攻打村子了,很快就占了村子北边的一溜房子。另一边,GD师还有另一队人马,他们从西南边偷偷摸了进去,想给村里的红军来个突然袭击,想让他们措手不及。但红军反应也挺快的,马上就撤出村子,往东边跑了。不过在莫舍尼那边,GD师就碰壁了,一直没打进去。就连平时牛气冲天的掷弹兵团团长洛伦兹中校,也不得不夸保卫莫舍尼的俄国士兵真有两下子。这时候呢,负责往前冲的波瑟尔少校的第1装甲营,还有李梅尔少校的掷弹兵团1营,都停在卡普鲁诺夫卡村子外面,没再继续往前走了。 那天晚上,因为左边的第7装甲师没能跟上GD师的进攻速度,为了防止红军可能从东北那边反扑,霍尔雷恩少将只好赶紧调整手下的队伍。GD侦察营很大方,把他们原本有的装甲部队调出来,放到了队伍的左边帮忙防守。同时,他们还得守住从178.8高地到斯沃奇·奥森特亚克、再到斯沃奇·伊利舍夫卡,一直到167.1高地的这条线。不仅如此,本来白天忙着打莫舍尼村的掷弹兵团2营,也被火急火燎地调到卡普鲁诺夫卡那边去了。他们的任务是建一条朝着东北的防线,这条线的旁边则由掷弹兵团的3营来守(大概是从181.4高地到178.8高地这一片)。另外,燧发枪兵团也派了些人,他们没经过莫舍尼村,直接去了米查伊洛夫卡。这些人的到来,侦察营的士气一下子就上去了,沃特杰恩上尉也开始想着怎么攻打帕克莫夫卡了。 8月19日一早,左翼的波瑟尔少校带着他的第1装甲营帮忙,沃特杰恩上尉顺利占领了帕克莫夫卡村。但红军很快就知道这事儿了,他们立马派了很多部队往帕克莫夫卡村那边赶。霍尔雷恩少将一看这架势,就没法继续往南追了,他只好让GD燧发枪兵团的兄弟顶上,换了原来跑得快的GD侦察营来守这个村子。大概早上5点15分左右,德军在斯沃奇·奥森特亚克那边看到了一群红军,有10辆T-34坦克呢。而在斯沃奇·伊利舍夫卡外面,还有一个连的红军步兵,他们明显是想攻打GD掷弹兵团3营的地盘。同时,越来越多的红军往178.8高地那边冲,感觉大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可谁都没想到,红军竟然就这样停住了进攻的步伐。两边人马就在卡普鲁诺夫卡(那是掷弹兵团2营的地盘)、179.9高地(还是掷弹兵团2营守着)、181.4高地(换成了掷弹兵团3营)一直到斯沃奇·奥森特亚克(GD侦察营在那)这条线上,你来我往地打起了硬仗。GD师这回碰上的,是红军的伞兵部队,具体是哪个单位不太清楚。但这些俄罗斯小伙子,一个个身强力壮,军事训练有素,打起仗来特别有毅力。在整个二战里,红军的空降兵部队可从来没整编地向德军投降过。这次在阿赫特尔卡东南,他们还有红军强大的机械化部队在后面撑腰呢。 在GD师这边啊,战士们已经连着打好几天仗了,一个个都累得不行,有的掷弹兵连就剩下二三十号人能继续打仗了。更惨的是,这几个星期里,好多厉害的一线指挥官都牺牲了,GD师现在军官特别缺,连长啥的职位,军士长、中士都得顶上。要说GD师现在还有啥优势,那可能就是装备好点儿了,他们有四个炮兵营呢(其中一个还装备着胡蜂式自行火炮),还有好多虎式、豹式、四号坦克和突击炮,这些家伙什儿,不管是攻城还是守城,都是好帮手。 从8月20号到24号这五天,GD掷弹兵团的好多老兵都说,这是他们最难过的日子。团里记录的战斗日记里,大概说了说8月20号那天的战斗情况:一大早7点钟,红军步兵就一个营一个营地往2营守着的192.3高地上冲,没多久,战火就烧到了178.8高地那边,打得可凶了。到了快10点的时候,2营来报,说178.8和192.3这两个高地还在咱们手里。没多久,斯沃奇·奥森特亚克那块地方也被红军的机械化部队给撞了,但他们还是没能突破咱们的防线。 不过到了下午,情况就变得不那么好了。先是斯沃奇·伊利舍夫卡那边被从东边冲过来的大堆红军坦克和步兵猛打,没多久,大概16点55分左右,有12辆T-34坦克带着一个营的步兵冲破了斯沃奇·奥森特亚克西边那条防线,直朝着博尔舒·奥瑟罗那边冲过去。红军这一出手,师部那边可急眼了,参谋长冯·纳特兹梅尔中校连着给团部打好几个电话,问要不要派兵去拦一拦。好在快到晚上时,2营的侦察兵来报,说那帮红军开始往东南方向转了,目标直奔181.4高地。大概又过了半小时,炮兵那边传来消息,说红军分两路了,7辆T-34坦克已经碾过米查伊洛夫卡东边溪谷的阵地,另外5辆T-34坦克则在红军步兵的保护下,待在171.1高地那边不动了。 可以肯定地说,卡普鲁诺夫卡这个晚上很快就变成了双方争夺的中心,红军从东边、南边还有西北方向一起向守卫在那儿的2营施压,让他们只能一步步往村子中间退。大概在晚上8点半左右,有差不多一个营的红军步兵,在坦克的帮助下,直接冲向了斯沃奇·奥森特亚克南边3营12连守着的地方,结果没多久,也就十几分钟吧,那块地方就换主人了。这事儿对2营守着卡普鲁诺夫卡的信心打击可不小。到了晚上9点45分左右,2营的人说,红军都从他们后边绕过来了,为了避免被包围,他们只能放弃卡普鲁诺夫卡。等到了晚上10点半,2营已经撤到了米查伊洛夫卡村子外边,跟3营一块儿在那儿建起了一条朝东的防线…… 那天晚上,靠近帕克莫夫卡村的地方,燧发枪兵团的一个部队(就是贝尔格曼恩上尉带的那个1营)从前线撤了下来,被安排到了师部左边的斯沃奇·乌达尔米克地方。另一边,GD坦克歼击营的3连,他们原本在舍莫达诺夫卡,挨着GD掷弹兵团的2营,到了8月21号晚上,有个普通士兵向上级讲了他们那天打仗的情况。 那天夜里挺安静的,天还没亮,红军的轰炸机就开始轰隆隆地俯冲下来,像是要把这天的战斗号角给吹响了。我们连的反坦克炮阵地啊,就藏在舍莫达诺夫卡那边,离公路差不多200米的玉米地里头。到了早上,大概十点钟这样,好几辆红军的大卡车嗖嗖地从我们前头的公路上飞驰而过,上面满满当当都是步兵。可那时候,我们的反坦克炮子弹真是少得可怜,上级下了死命令,说每一颗炮弹都得用在打敌人的坦克上,没办法,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步兵“大餐”溜走,心里头那个痒啊,真是没法说。 快接近下午那会儿,师部那边派人给我们送来了几封信,还一块儿捎了些弹药来。到了下午三点半,战斗又开始了,大概有一个营的红军从旁边偷袭我们的位置。他们动手前一点炮火都没放,明显是想给我们来个突然袭击。战斗一开始才五分钟,连里负责传话的斯坦因科下士,他是巴伐利亚人,就牺牲了,死得特别惨,脑袋上中了两枪。没过几分钟,皮特·德雷斯切尔下士也被子弹打中心脏,我呢,被炮弹炸飞的碎片碰到了肩膀,我们俩都因为流了太多血,当时就晕过去了。 没过多久,我慢慢有了感觉,就想从战壕里往外爬。我用那把苏式狙击枪撑着身子,但很快就发现,自己根本动不了,接着就又晕过去了……等我再次睁开眼,模模糊糊地看见德雷斯切尔下士已经没了气息,他眼睛睁得老大,胸口不停地往外冒血,好像还有什么话没说完。过了一会儿,我才完全清醒过来,都不知道自己咋爬出战壕的,只记得威利·穆勒拽了我一下。我转过头,看到眼前的一切简直不敢相信——德雷斯切尔下士就躺在战壕那儿,身上插着一把满是血的刺刀。 威利·穆勒这哥们儿真是勇猛,他冒着敌人的炮火硬拽我进了一个用谷物堆成的小破屋。屋里头还躺着连里的另外三个受了重伤的兄弟,连长马尔克斯中尉也躺在那儿呢。过了下午四点,西北边传来大炮轰隆隆的声音,咱的炮兵终于动手了,炮弹就在小屋不远处炸了开来。没多久,一个新兵乐颠颠地跑进来,朝着马尔克斯中尉大喊:“俄国人撤啦!”等我们要坐拖炮车去支援掷弹兵团阵地的时候,我拿望远镜一看,差点没惊掉下巴。好几群德国兵,估摸着是咱们的人,正举着手被红军战士在后面赶着走。我心里头那个堵啊,真是没法说。一路上,烧着的车子、空荡荡的油桶、被打烂的坦克、倒下的战友和敌人的尸体到处都是,还有那些想往后跑的伤员。这一切都明摆着战争的残忍,这就是我刚才拼命的地方。 虽然吃了大亏,但GD师也并非啥也没捞到,他们好歹是死守住了现在的防线。到了21号晚上,集团军头头霍特上将发电报来说:GD师的兄弟们,你们真是勇猛,我为你们的表现感到骄傲! 22号凌晨两点多,红军那边就开着坦克先冲上了掷弹兵团2营的新阵地,开始发起攻击。到了三点二十分,2营那边传来消息,说他们下面的8连还在之前的阵地上死守着呢。但7连那边情况就不太好了,基本被打散了,就连营部周围也开始枪声不断。没办法,2营只好连夜又往后撤了。洛伦兹中校一看这形势,生怕2营一垮,整条战线都得乱套,就赶紧让侦察营的1连跑到舍莫达诺夫卡溪谷西边那块阵地,去堵上缺口。同时,他还调了不少炮兵到掷弹兵团3营的右边,准备随时给往前冲的红军来一波猛烈的炮火拦截。 早上四点半左右,天边刚泛起一丝光亮,战场上的紧张气氛总算是松了下来。红军那边走得慢了,2营的掷弹兵团也算是喘了口气,他们昨晚连丢两个阵地,现在总算是能在舍莫达诺夫卡北边的公路上临时搭起一条新防线。到了22号白天,两边打得最激烈的地方换成了舍莫达诺夫卡村边上的171.1高地。GD师的指挥部往那儿派了不少突击炮和装甲车,两边你来我往,谁也没占到便宜。不过,到22号天黑的时候,掷弹兵团还算守住了一条完整的防线,就是有些地方往北退了几百米。 8月23号那天,帕克莫夫卡村周边突然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炮火交锋。红军因为连续几天进攻缓慢,心里憋着气,就把成千上万发炮弹像下雨一样疯狂地砸向GD燧发枪兵团的阵地,德军那边伤亡真的很大。还好红军没有趁机全面猛攻,只是小规模地试探了一下,不然帕克莫夫卡村那点兵力根本挡不住。到了晚上,红军的飞机一直在低空飞,轰鸣声吵得帕克莫夫卡、舍莫达诺夫还有米查伊洛夫卡村的守军根本睡不着。那些有经验的士兵心里都明白,他们从这里全面撤退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8月24号那天,看着帕克莫夫卡村里的燧发枪兵团和东北边掷弹兵团阵地之间的空档越来越大,GD师的师长霍尔雷恩少将最后拍板,决定不再死守帕克莫夫卡村和它旁边的地方了,燧发枪兵团的防线得往北挪到丘楚尔贾河那边。再说阿赫特尔卡那边,GD师的人心里都跟扎了刺似的难受,因为原来守在那儿的第7装甲师为了自己逃跑,把这块重要的地方给丢了。到了晚上,燧发枪兵团的大部分人马,就三营没跟上,急急忙忙地经过165.7高地,撤到了米查伊洛夫卡村,跟早就在那儿等着的GD师兄弟们接上了头。 没多久,红军队伍也跟着燧发枪兵团赶到了丘楚尔贾河南边。8月25日早上快9点的时候,驻守在米查伊洛夫卡村子外面的掷弹兵团哨兵,瞧见大概一个营的红军已经走到了丘楚尔贾河边上,而且村子南边的林子里还藏着好多T-34坦克,战争眼看就要打响了。从25号中午开始,红军的小股侦察兵就不停地骚扰丘楚尔贾河那块的德军阵地。一直到天黑之前,GD师的南边防线还在德国人手里攥着呢,但他们周围可危险了,东、南、北三面都被红军逼得紧紧的,稍微慢点就有可能被红军给团团围住。 25号晚上,上头通知GD师,说明天他们就得离开现在这块地方了,下一站是奥珀斯尼亚那一带,有新任务等着他们。GD师原来的地方会交给第7装甲师和SS骷髅师,一个守北面,一个守南面丘楚尔贾河那边。不过,GD掷弹兵团1营得留下,还得守在考特勒瓦东南。26号晚上,撤退进行得很顺利,除了偶尔挨几下炮火,红军那边没啥动静。到了27号一早,GD师的主力已经撤到了迪坎卡—奥珀斯尼亚—维利基·布迪舒舍那块地方,回到了第48装甲军的编制。他们又开始回味起五六月份那段日子,天天都挺高兴,时不时还能收到家里来信和上面的表扬。但这些美好时光,也就只能留在他们心里头,当回忆了。 【未完待续……】 下一回,咱们接着聊大德意志师的战斗历程系列,记得点个关注,这样就不会错过啦! |